Posted by & filed under PM.

需求挖掘—顾名思义,你的需求从哪里来?
 
需求的来源有很多种:
一、来源自己:这个答案貌似很不要脸,但这就是很多创业者的idea来源。这也是对 PM 来说,处理方法最简单的一种来源。当你负责产品的典型用户是你自己时,你能够很容易的把握核心诉求。
 
二、需求来源于和你不同类型的用户,关键是代入场景。
代入场景即指把自己变成目标用户,感受目标用户的需求。能否代入场景(也就是俗称的一秒钟变小白)也是评估一个产品经理的合格标准。
 
挖掘这类需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直接访谈:适合你能够低成本与目标用户接触的情况
A.和用户聊天(沟通)
B.观察用户的使用场景与方式
C.揣摩提炼
举例:你在地铁上,你看到用户打开QQ 音乐,打开了本地,然后拉了半天,选了一首歌开始
 
(2)分析与代入:适合在不方便直接沟通的情况下分析需求
A.用户数据分析 (反馈、行为数据)
B.归类
C.代入场景提炼
 
一般来说,方法(2)的使用率更高,但我仍然建议你,即使成本很高,也要保持与核心目标用户的沟通与交流。
 
三、如果需求来源于同事、甚至老板时,怎么办?
这是同事提的需求,该不该满足?想拒绝又抹不开情面怎么办?更可怕的是,这是老板直接提出的需求,我应该直接执行吗?
其实,不管同事、还是老板,都是你产品的用户。首先,把他们回归到用户,然后校验这类用户是否是你要服务的目标用户,如果是的话,是哪一类用户,再去揣摩对方背后深度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样子?往往当你把握到对方的核心诉求时,其实处理起来一点都不难,难的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对方诉求是什么,所以有抗拒、不理解或者无从下手。如果不是的话,有理有据的(最好带上数据等客观资料,尤其是面对老板需求时)去和对方沟通解释。
 
举例:比如说,老板说播放页应该支持换肤,那么他提这个需求是因为看到用户说竞品能换肤很好,还是想通过皮肤定制来卖钱?搞清楚这个真实需求,那么剩下的就很简单了。
 
题外话,我们经常讲要超出老板预期,那么超出预期的关键点在哪里?先摸清老板预期。以这个换肤需求为例,假设老板的初衷其实是要提升产品的变现能力,那么你知道这个后,给老板提出一个成本更低、效果更好、需求覆盖面更广的变现方式,相比机械的去实现一个可能费力不讨好的换肤,这就是超出预期了。
 
四、商业需求也是需求,产品是平衡用户价值与商业利益双方的需求。
长期无法实现商业价值的产品,也无法向用户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服务。
 
 
需求分析—怎么判断需求价值与优先级(靠谱)
 
上面讲到不同需求来源的基本处理方法,下面就具体展开讲解下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
一、先代入场景
代入场景的方法很简单,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分为两步:
A.确定角色
即提出这个需求的人角色是什么?
举例:我们做一个直播产品,如果一个主播提出需求,那么主播这个角色提出这个需求的原因(动机)是什么?是否属于特定需求,还是共性需求?
 
B.判断场景
每个需求都有一定的应用场景,那提出需求的角色,是基于什么场景下提出的?
举例:音乐离线播放,如果角色提出是在地铁通勤的场景下,那这个离线播放的应用场景是无网状态;如果是在办公室 wifi环境下提出且需求,那么具体原因是什么?就需要进一步调查了,有可能这背后的动机是安全感,也有可能是其它的。
 
二、确定优先级
通过第一步代入,我们已经模拟了可能的用户场景,从而充分了解了用户的诉求来源与心理。这时候就需要确定场景的优先级,挑出最优先的需求来满足。那么怎么确定优先级呢?其实也是有方法可循的,可以简单分为两步。
A.把握路径
产品本身在设计时就产生了使用路径,比如:对音乐App而言,先启动,再进入我的,再找到本地音乐,就是一条路径。路径天然就有主辅之分,也有完整与残缺;所谓的核心需求就是主路径。
当角色提出需求后,PM 在设计功能时,就要去考虑能不能在需求的完整路径上去满足他,这个路径是大产品范围内的主路径还是辅路径?是否能在已有路径上去满足,还是必须新增路径?
路径越多,产品越复杂,转化率越低;路径越少,产品越简单清晰,转化率自然也高。另一方面,如果你希望用户更多的使用这个功能,那么主辅路径的转化效率也是不一样的。
 
B.结合数据
通过数据,将(原本隐性的)路径显性展现出来,最佳的显性判断标准是:
(1)是否形成了转化漏斗,即 A->B->C
(2)漏斗是否完整,注意别被分支路径迷惑,最好的漏斗都是线性的
(3)漏斗是否可定量
当路径显性后,你就可以量化的来评估选择不同路径后的结果,从而确定最终的方案优先级。
 
最后,举例演示下如何代入场景->确定优先级:
有人提出:喜欢的歌希望能够记住,这样下次就能够方便找到直接听了。
 
那我们就通过四步法来分析这一需求:
A、先确定角色:那这个人角色属于普通用户,且相对高频使用(因为低频没有这种需求)。
 
B、再判断场景:这个需求是在什么场景下提出呢?有几种可能:
(1)换设备
猜想:用户新买了手机,要换设备。
首先这个场景是低频次的,但是很重要,因为饿如果不能满足,对用户的损失很大。
解决办法:
1.1 让用户把喜欢的下载下来,通过设备间传送保存喜欢的歌曲
1.2 通过云端帐号,将用户喜欢的歌曲通过收藏的功能记录,只需登录帐号,那么历史记录就跟着走了
 
(2)持续使用,且重复消费特定歌曲
猜想:用户经常使用,且消费的是固定的歌曲,每次重复操作很麻烦。
这个场景是高频次的,同样很重要,那么场景(2)的优先级就比(1)的优先级高。
解决办法:
1.1 下载下来,就可以持续听了
1.2 通过云端帐号,将用户喜欢的歌曲通过收藏的功能记录,只需保持登录帐号,那么就可以方便找到喜欢的歌曲
 
(3)重复消费特定歌曲,且在无网状态下
猜想:用户重复消费特定的歌曲,但是在无网络的状态下,根本没办法找到歌曲去继续听。
这个场景也是高频次,同样很重要,那么衡量场景(2)与(3)的优先级就得评估具体两者的影响范围与重要度了(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用户行为数据了)。
解决办法:
1.1 下载下来
1.2 通过云端帐号,将用户喜欢的歌曲通过收藏的功能记录,只需保持登录帐号,那么就可以方便找到喜欢的歌曲,且支持将喜欢的歌曲自动下载到本地
 
C、再结合路径:
(1)结合以上的场景,满足这个需求的功能是否需要新增路径,还是在已有路径上即可满足?如果新增路径,这个路径是否对用户是全新概念?还是有可参考的世界模型?参考度有多高?
(2)这几个场景的需求,是否可以用同一个功能在一条路径上满足(完整性?即考虑各种延伸可能性与使用场景)
 
D、数据辅助:以上几种路径当前的漏洞模型是什么样?哪一种路径从数据角度看是最有价值的?整个受益评估是什么样的?
 
如此,就可以交叉得出最佳解决方案了。
 
以上就是需求挖掘与分析的经典方法讲解,实际工作中,针对一个复杂需求,经常要综合运用几个方法,或者在某个环节多次分析(如切分不同维度的角色拆分去代入场景),才能找出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