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 filed under PM.

目前外卖领域竞争已然白热化,饿了么、到家美食、美团外卖、百度外卖、淘点点、叫个外卖、零号线等众多选手活跃在舞台上。14年各家在高校市场拼的水深火热,为了进一步提高各自市场占有率,15年战火进一步向白领办公族市场蔓延。

 

本文将对外卖纷纷自建配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美团为例谈一谈配送模式的选择与实现。

 

首先,外卖市场产品模式大致有三种:

模式一:第三方商家+第三方配送+交易平台

代表选手:饿了么、美团外卖等

特点是:易拓展覆盖范围,但无法保证全盘尤其是配送环节体验

 

模式二:第三方商家+自有配送+交易平台

代表选手:到家美食

特点是:配送体验好,服务可控空间与模式可拓展空间大,缺点是自有配送搭建成本高,前期扩张时会拖慢整体速度

 

模式三:中央厨房+自有配送+交易平台

代表选手:叫个外卖

特点是:能够针对某一群体需求提供高质服务,易在高端人群中建立口碑,但成本最高,拓展市场时太笨重

 

前面说到,目前主要选手都开始重点投入白领办公族市场,14年大家都完成了主要城市覆盖,这一过程中“模式一”这种轻模式的优势明显。

 

外卖的核心体验是

有没有“寻味米粉”这家店,有的话,多久多少钱送到?

 

在商家覆盖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时间(多久)与价格(多少钱)就是杠杆的两头。

 

低端市场,如高校,对价格更敏感;

中端市场,如一般白领,对时间更敏感;

再往上,就开始要求品质了,对时间要求也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从高校往白领办公族扩张之战中,外卖的输赢之争,背后较量的是配送,是速度之争。竞争环境要求选手从“模式一”转型“模式二”,自有配送就成了必然选择。

另外,自有配送团队还有一个优势是模式可拓展空间大:外卖只是短距离本地生活配送的高频市场,而整个外卖交易配送系统在零售、超市等低频市场具备天然可复制性。所以从资本的角度,为了后续更高的估值与市场空间,自有配送->短距物流平台的故事是值得去讲的。

 

所以从15年开始饿了么、美团外卖都开始搭建自有配送团队。

 

自有不代表自建,具体到自有配送的模式选择上,业界成熟的模式同样可以归结为三种:

模式 A:纯自建配送,如到家美食

模式 B:自建配送为主、第三方配送为辅,如饿了么

模式 C:共享众包配送,如 DoorDash

从 A 到 C,越偏向 A,可控性越强,成本越高;越偏向 C,可控制越差,成本越低。

 

表面上看为保证配送速度,模式 A 显然最好,但可控性强不等于配送效率就高。再结合市场环境与公司现状,对于美团来说,介于 B 与 C 之间才是最好的模式。

原因是:

1、因为之前采用第三方配送方式,从零自建配送需要巨大资金成本,也无法短时间内完成覆盖;

2、基于之前的第三方配送合作经验与成熟关系,采用加盟方式收编本地外卖配送团队是快速扩张自有配送的有效手段,既能够保证一定的可控性,又能够实现快速覆盖,类似早期的申通模式;

3、决定配送效率的核心首先是配送调度系统,然后才是配送团队,所以说配送团队的可控性强不等于配送效率就高。而这种以调度系统为核心的模式已经在 DoorDash、Postmates 等产品上得到了验证。

 

所以,美团应该选择:众包配送调度系统+加盟模式第三方配送整合的自有配送方案

外卖1

具体到实现上,产品的核心是搭建配送调度系统,这是整个模式运转的关键所在。

 

而配送调度系统的核心功能是:

1、订单收集与分类,收集匹配同线路、同类型订单

2、配送人员调度,分发任务给距离最佳的配送人员

 

用一句话说就是:一次配送发起后,让距离最佳的配送人员,以最短路径,一次配送完成多个订单,以提高效率减少送达时间。

 

由此可以引申出配送三定律

1、配送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30分钟为目标设定值,视公司竞争状态决定)

2、配送距离越近的下单用户对时间的容忍度越低

3、配送员总是想一次配送尽可能多的订单

 

其中,

订单收集与分类考验的是规模与系统算法,主要工作是两个:

1、前期商家接入时的分类与数据结构化

2、基于LBS的同类订单任务聚合

 

配送人员调度则存在如下难点:

1、配送员不想送:如冷门地点配送

2、用户等待时间长:如长距离地点配送、配送人员覆盖低的冷门地区

3、风控:如补贴背景下的反作弊、入室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与打车/专车行业的情况较为相似,相关经验可以挪过来复用。

 

考虑到美团的配送团队是基于第三方配送团队加盟,具备一定可控性,所以前期调度系统可以采用 Uber 模式,即订单分发,整体架构如下:

外卖2

即,整个调度系统由负责调度分配的服务端、负责任务执行的配送端两部分组成。

 

其中,

服务端,负责订单调度分配,包括:

1、初期的配送员注册认证环节(后续可考虑开放给配送端)

2、任务分析与下发分配

3、任务跟踪:提货->配送->结算->反馈->汇总

 

配送端,负责配送任务执行,包括:

1、配送任务接收

2、配送状态返回

3、配送路线导航

4、结算

 

整个系统的核心在于调度分配,而调度分配的难点是:任务分析与下发分配,可以建立如下一个简易模型:

1、根据下单距离对时间容忍度进行拆分,假设5公里内最多30分钟送到,则针对时间容忍度拆分为: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共4个区间并对应各自的下单距离区间,每个配送距离区间必须在对应的时间容忍段完成,超出5公里小于10公里的同城订单在1-2小时内送到即可,超出10公里的订单非食品类引导使用快递服务,食品类默认不配送

2、在保证1的情况下,下单距离不超过500米的订单且商家位置距离不超过1公里,优先聚合配送

3、配送任务同时只下发给一个配送员,如果下单地点3公里内配送员过少(运力不足情况),则下发订单时根据运力缺失情况给予加倍激励(最高5倍);如果下单地点3公里内配送员过多(运力超载情况),则可不遵循2,拆分同一地点订单,单独配送,此时根据运力饱和情况给予激励衰减(最低0.5倍)

4、非运力不足情况下,超时延误任务取消激励,提前送达任务给予叠加激励(最高2倍)

5、同一配送员每天只能拒绝3个任务,拒绝2个任务下次任务激励减半,拒绝3个任务下次任务激励取消

 

说明:模型中的数值仅为举例,未进行严密推理与验证,实际搭建系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