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 filed under Road.

本文先从Evernote的应用场景入手,阐述我对于Evernote的理解;进而提出一些问题,然后与竞争对手对比,分析改进方法,最后,提出了我对于Evernote未来的一些设想。

 

一、Evernote应用场景分析

Evernote首先是一个资料收集工具,类似笔记本,因为这类工具的核心特点是一切数据都是在云端同步的,因此被称作云笔记类工具。

首先举例分析:

场景一:  传统的笔记

需求:我有一些电子笔记需要储存,且数据可以在任何联网的地方使用

行为:输入到Evernote中保存

来源:数据是从网络中通过摘抄、复制等手段获取的;自己手动输入的数据

设备:移动设备、平板、PC等

 

可以整理出两条需求:

(1)数据来源:用户需要网络收集资料的方式(Clearly、Clipper等);手动输入则需要多种形式,如手写、语音

(2)数据云端化:要有数据的管理中心,不同的设备终端都要有客户端,但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使用需求,因此开发的侧重点不同。

 

场景二: 食谱

需求:我在食谱网站上发现了一个感兴趣的食谱,于是把它发送到Evernote收集起来;我想做这道菜的时候,我就通过iPad上的Evernote同步这道食谱,然后照着步骤做;做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对菜谱进行一些修改,如调料比例、时间等;经过很多次之后,我甚至对这个菜谱进行了一些小的改进,如加入蛋清让食物更加爽口,于是我把这道菜谱分享给朋友,我和朋友通过协作让菜谱更实用,最后我把这道新食谱重新分享到食谱网站上。

行为:通过Evernote收集资料,分享资料,协作

来源:特定美食网站

设备:PC、iPad

 

可以整理出两条需求:

(1)像分享到Twiiter一样,发送到Evernote,是更好的收集方式,可通过开发相关接口提供此功能,和分享集成类工具合作是不错的方法。

(2)分享可以自定义,可以学习Google Reader的分享自定义功能。

(3)协作,现在的共享只是初步的协作

(4)提醒,任务提醒功能(这里是这道菜的烹饪时间)

(5)Todo list,做菜需要步骤

以上只是一个点,当这些需求被完成时,这些功能就可以支撑这一类的相关场景。而通过分析所有可能的场景,不但可以提取出其中的需求,加以分类,而且可以发现新的需求,而这也是我认为作为Evernote PM第一要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理解用户、理解产品。

 

二、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国市场的前提下)

首先就Web平台展开分析(数据中心):

移动端选取Android平台作为代表:

详细分析:

(1)有道笔记比想象中优秀,不管是设计、功能还是团队实力,难怪可以在国内取得200万用户的好成绩。手写输入对于中文输入,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因为中文笔画比英文复杂的多,而这方面正好是Evernote的弱势,建议尽快补充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同时网易有道是唯一旗下拥有亿级规模中文互联网用户产品的团队,对于中文上网用户的理解,是相对于其他公司的巨大优势,内功深厚。但不够开放,不但没有开放API,甚至连数据导出功能都不支持,这也是国内大公司的通病。

(2)Evernote仍然是资深用户的不二选择,其真正在朝着“第二大脑”发展,已经能看到一点趋势,体验好,无缝终端,应用场景灵活是最大的优势,Truck的第三方生态系统让Evernote的用途“只有你的想象力才能制约”,Evernote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巨大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更多样化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思想与生活。但Evernote也存在着程序经常无响应,性能低等严重制约产品体验的技术缺陷。

(3)Catch很惊艳,但还不够优秀;而SpringPad强大的提醒系统,智能信息组织和侧重社交协作,渐渐让它摆脱了Evernote追随者的名头,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如果能继续扩大这种差异性,未来激烈竞争后必可占有一席之地。云笔记同样是小团队产品,而且是新人。虽然FIT团队在Mac、iOS领域都有不错的表现和技术积累,并且深耕中文输入多年,对用户有独到理解,云笔记的极简体验也很出色,但是,云笔记是一个全平台的产品,FIT能否将他们在苹果平台的优势移植到Windows、Android、Web平台仍然是个未知数,至少现在他们做的还很不好,这是一个挑战。

(4)Wiz作为老牌团队,深耕资料收集产品多年,桌面版功能非常强大,特别是丰富的插件系统,而移动端,虽然仍然强大,但明显设计功力不行,比较粗糙;这在互联网时代不是什么大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是硬伤,应加以重视,尽快解决!然瑕不掩瑜,因产品功能强大,运行高效,广受用户喜爱,特别是移动端的产品开发跟上来之后,吸引大量用户从Evernote转向Wiz,不可小视。

(5)麦库作为盛大创新院旗下体制内创新团队,了解不多。但就其产品看,功能上比有道丰富,开放性也更高,但核心体验如运行效率、交互体验均比较落后,因此同是大公司下的团队,麦库先推出一年,反而用户量被有道远远抛在后面,当然这里面有有道大量推广的缘故,但自身产品同样值得深思。中规中矩,并不特色与优势。

(6)微软Office OneNote在桌面软件时代一直是最好的笔记管理软件,但在云时代,却没有快速跟进时代发展。但现在,因为Evernote的火爆,微软已经重视起这个市场,在主要终端都推出了OneNote客户端,微软的实力和过去的用户积累,后期而上不是没有可能。但是,OneNote更应该从Office中独立出来,这个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决定了OneNote如想重新获取市场,就不应该再采用传统软件的周期式开发。

 

因为主要针对中国市场,下面选择四个竞品样本与Evernote进行SWOT分析:

三、Evernote本身存在的问题

(1)在中国Windows是主流,Windows下Evernote客户端的响应速度实在难以接受,同时连接速度过慢,服务器在国外虽然是个理由,但也不至于到Web版难以加载完全的程度。虽然现在建立了中国数据中心,但仍会有大量用户选择继续使用国际版,连接速度仍需改进,即使存在某些政策问题,至少增加HK的CDN加速节点是完全没有障碍的。

(2)Truck 缺乏国内产品,而要拓展国内市场,与国内主流产品开始合作是首要要做的;在国外Truck生态圈是Evernote的最大优势,在国内也要延续这种优势,因为只有形成生态圈才能不可替代;加快开放平台的运营,推进与国内市场主流产品的合作(如国内各大浏览器、分享类工具网站等),是当务之急。

(3)移动端的中文输入体验是一个关键,特别应该加强在中文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方面的技术投入,如短期内无法突破可采取使用第三方解决方案的形式改进。

(4)开放平台仍不够开放,开放平台应该根据第三方应用的用户数给开发者分红,给开发者更多的直接利益,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和公司。

(5)用户还不够了解如何使用Evernote,应加大在国内相关论坛、第三方社区、业余爱好者等方向的赞助,让他们由自发宣传转而有意识的帮助宣传,同时应建立一个Evernote官方知识库,用以普及Evernote的使用方法。

 

四、Evernote Bootstrap SDK构想

Evernote Bootstrap SDK——一个可以快速搭建以Evernote为数据接口的,UI完善的移动端快速框架。已经内置Evernote数据存取接口和界面,可以在iOS、Android平台直接运行,开发者在这基础之上搭建具体应用,就像汽车,提供底盘,开发者在底盘上自由组合,像搭建积木一样快速开发Evernote相关应用。

因为Evernote 推出Hello、 Food就是想推动第二大脑的发展(Evernote Food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应尽快推出中文版),但既然是大脑,仅靠Evernote是不行的,群体智慧才是无限,Bootstrap SDK让这成为了可实现的可能。比如说,我想做个Evernote Money(记账应用),只需下载该SDK,在上面扩展出记账功能的类,封装打包,测试,发布就OK了。这样开发一个Evernote第三方移动应用不用像以前那样要求很高的技术能力,大大降低了第三方应用开发难度,提高了开发效率,当限制不再是技术而是想象力,群体的智慧就被释放了;更重要的是这样也保障了软件质量、规范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和统一的界面风格。

其优势可以用以下三点概括:

(1)就像Twitter Bootstrap不但保证了软件健壮性和统一的用户体验,更提高了开发效率。

(2)降低了开发Evernote移动应用的难度,任何有编程基础的人,只要有想象力,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实现一个Evernote 应用。群体的想象力是无限,当这种无限被释放,改变是惊心动魄的。

(3)当复制成为可能,就可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第一时间推出解决某一需求的应用。

 

最后,扩大开放,用户使用开发者基于Evernote Bootsrap SDK开发的应用给带来Evernote的收入,Evernote和开发者按比例分红,并根据用户量的增长给予相应的奖励,优秀应用甚至可以被投资或收购。如此,通过良好的运营和营销,吸引优秀开发者参与开发大量附加应用,绝对有潜力构建垄断性的第三方生态圈——Evernote App Store,带来下一个爆发性的增长。